视觉艺术的美学

视觉艺术在哪儿?

在大众文化中,视觉符号是原料,先被专业者消化(Predigest),然而如快餐品般,肤浅的包装,好让消费观众不用花太多时间或脑力欣赏。文化成份因受众之不同,可以切割成不同的版本。譬如日本动画,同一故事大纲可以分成漫画版、电视版及电影版
视觉中的艺术感来自于影像创作者运用文化中的共同符号,传递情感讯息创作,实验出原创性强的「艺术原料」;然而,艺术的价值,是需求接受时间的考验。

通常新生影像中的艺术成份,接受第一道考验的是媒体中的专业者,如记者,影评或经纪人。
有些影像的符号是创作者的实验,若能感动大多数的受众,以市场经济的考虑,即被视为成功的创作。

美与丑的价值观

对于观看者是要能够形成情绪的反应,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,判断系统之不同,形成不同的艺术价值观(艺术派系)。
美与丑之间的判定,常会因成功的影视作品,而产生「猪羊变色」的效果。
视觉影像的创作,常能成为新艺术的表现方式,反映出次文化中的风格,建立新的美感经验。

大众文化的观察报告

特定文化崇拜者(Cult)的热烈反映,通常是某类次文化经济效应的指标,偶像是此文化的具体影像代表。如玛莉莲梦露,卓别麟,Star Trek,大众媒体产业竞争激烈,所以具有相当数量的崇拜者的类型文化,都能成为媒体中的产品,不过,有本土及国际市场之区隔。如庞克,嬉皮等文化只是透过大众媒体的扩大,具有阶段性,但并不是美国的主流文化。

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,在目前全球化的发展中,对于东方的文化艺术,视觉表现风格,亦不断的吸收,只要能吸收大众的目光,有实质内容,具广大市场价值,都能进入发行网中。

美国是市场经济,重视经济的发展及商业规模,文化保护的议题反倒是其次的考虑。

刺激文化创新发展与社会建设之联想

文化创新并不是表示要抛弃旧文化,也可以在旧文化中找寻素材,加以重新整理。文化创新的发达,可以间接的刺激社会需求,有助于经济成长。

多元化的前卫艺术发展,是刺激文化创新的动力,具有国际文化的吸引力,对于社会发展也有直接影响。
提供空间给具有创意的人发挥,鼓励企业参与经营,形成组织推动力,亦必须被视为整体经济建设中之一环,其成品可以是影视作品,文创产品,隐性的成果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,社会有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