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制式教育中失去的智能多元性

你可能在某方面是个高能者,但在制式教育中失去了适当启蒙的机会,没有激活异能小宇宙。譬如过分的专注抄写或死背,可能会伤害到大脑的均衡发展,如果你知道脑的运作原理,就会理解高压的学习方式,是亏欠它一个公平交待。

据研究,一般来说,男性的脑机能停止成长是在二十八岁,女性是在二十五岁,在这之前许多智能的潜能开发都是很容易,也就是老生常谈的,人在这时期心性未定。

传统的智商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,可用考试测验加以量化,所以有了智力测验等考试,依此方式做人才筛选的工具,近代科学发展将知识分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区块,匹配相同的智商标准,加以评量,分科教育。其后果就是将社会两极化。

许多人在长达十几年反复的考试训练中,铁杵都能磨成锈花针了,所谓的学霸怎不成一具训练有素的考试机器?所以往往是只会考试,以应付考试为生存技能,最后也就是以教授这种技能为专长,这也就是目前坊间一片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导向的补习班之故,大量的人材浪费在这种无用的教育产业中。

美国教育家、心理学家霍华德·加德纳(Howard Gardner)在1983年出版的《智能的结构》一书中提出人的“智能是相对于所处的社会或文化环境。不同的价值标准下,个人用以解决难题与实践经验,创造出的成果,才是智慧的总体结晶。这也印证中国古时的文理不分家,炼丹师也是玄学家,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。民国以前的中国科学发展无法昌明,其实是政治管理制度及传统保守心态所致,并非教育不彰或智能不足。

回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,他认为人类智能运作基本性质是多元交错的,不是单一的运作方式,而是一套能力组合,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,各种能力不是以完整的形式存在,而是以相对分散的形式存在脑中。过去为教育方便,以单一测验方式,尤其只靠填鸭考试,将人分成聪明与笨蛋,是一种误人子弟的教育。到了现代社会是多元化发展,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,这就要求教育必须能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,让个性得到充分和完善的启发,进入社会后才会对各项挑战胜任愉快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可分为以下九个范畴,如语文智能、数理智能、音乐智能、视觉智能、运动智能、人际智能和自恋智能,后来,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能与玄无智能 。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(Multiple Intelligence)。

这套理论认为,智能不是单纯的一条线运作,条条道路通进京城,达到目标也非只有唯一方法,每个人都能有独特的方式应用大脑的资源,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创意,才是真正的智能,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,修成正果的方式,也是各有其道。

孔夫子的学说也有「君子不器」之说,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对得上。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中,多元智能的概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,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后,教育观与教学法改革的重要指导,也就是以善导而非压模的方式启蒙下一代的智能发展。据称,美国已有上百所学校以多元智能启发为号召,还有难以计数的教育工作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,进行教育实验改革,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。在第四产业革命之际,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,应用此教学法作为教育革新理论的基础、尤其艺术的应用,美学的体验,发展新观点和新思路的多元智能教材,探讨每个人多元智能存在的形式,对于未来社会结构的调整,总体生态健康发展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更多资料